重大疾病保险于1983年在南非问世,是由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最先提出这一产品创意的。他的哥哥克里斯汀巴纳德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马里优斯医生发现,在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后,部分患者及其家庭的财务状况已经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后续康复治疗。为了缓解被保险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实施重大手术后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他与南非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重大疾病保险。1986年后,重大疾病保险被陆续引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5年,我国内地市场引入了重大疾病保险,现已发展成为人身保险市场上重要的保障型产品。重大疾病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保障范围逐渐扩大,保障功能日趋完善,但该类产品的设计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了癌症。城市居民从0-85岁,累计发生患癌的风险为35%,癌症发生率在三成以上。癌症从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时达到高峰。那么,在巨大的疾病灾难面前,我们的商业险和社保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一、社保在重大疾病来临时的明显无奈
1、保障范围有限。社保只报销因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因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社保不对非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责任进行赔付;无论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社保都是没有身故赔偿的,身故后只是返还当时个人账户的金额,而这部分的金额是很少的。
2、支付程序滞后。中国的社保报销或者单位报销首先是一个先支出再补偿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即使属于赔付范围,你也必须先开支出去多少,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报销回来多少,而且我们报销的数额不会大于开支总额。不在公费医疗药品清单目录上的进口药和营养药是不能报销的。
3、保障“门槛”较高。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对医保人员的保障是“保而不包”的,社保有起付线限制,额度内的费用需要自付,住院费用和大病医疗的自付比例和金额相对都比较高。
4、保障程度保守。社保重在保障,支付的标准是以保障被保险人基本生活为前提。对于追求高品质的人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二、社保不足,商业保险能帮你什么?
1、住院押金和先付费用
现行机制下,一旦罹患癌症或重大疾病,住院所需的押金等费用需自己先掏钱垫付,然后才能走报销流程。而商业保险是可以提前给付的,让患者在确诊时就获得一笔救命钱。
2、手术中的自费器材
有经验的都知道手术当中大都会有自费器材。多在手术进行时,家人在手术室门口焦急的等着,一个只漏双眼的人出来,问你要不要这个自费器械。你想,亲人在手术台上躺着,咱们能说不要吗?商业保险可以补充社保无法报销部分,减轻家庭负担。
3、ICU自费药物
出了手术室,到了监护室ICU,术后患者多半要输血,但血现在多半不干净,所以一般家属选择输蛋白。但是蛋白也分进口和国产,连输抗生素也分国产和进口的。临床经验是,选进口,对待病人当然一切要用最好的,很多人甚至为此卖房子。如何避免这种窘境?商业保险无非是最好的选择。
4、住院期间家属额外花销
从监护室转导普通病房,这时家属、亲人、朋友同事多会来看望。这时候自家家人的误工、请同事朋友吃饭回礼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准备总比无准备要好。
5、工资及奖金减少
出院了,回到家。因为是重疾,多则歇五年,少也得半年一年,而且得复查了才能再决定是否接着休。现在的单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上班了,一般只能发个基本工资,奖金都没了。中国目前的现状基本工资普遍偏低,如果不幸在一个不靠谱的公司里,工资是否能发、职位是否能保都得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康复期的生活来源靠什么?一定是足额的大病给付。
6、未来“工作收入损失”
按照目前中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十个癌症患者五年后还有三成还活着,这个时候他的死亡几率与我们常人无二了。到时他出来工作,离开社会五年,社会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工作即使能找的到,也很难跟生病前持平,更别说赶得上当年一起打拼的战友们。
所以,对于没有医保的人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尤其重要。而对医保覆盖对象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可作为一种必要补充。
保险小知识:
平安个人重大疾病保险介绍
被保险人投保后于其保险期间开始日起30日后(续保从续保生效日起)初次患本保险合同所规定的重大疾病(以下简称“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按重大疾病保险金额一次性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10万元。
重大疾病的保险赔偿责任包括: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 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脑肿瘤等。